本文目录
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向好 更多稳增长政策可期

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多项数据释放出经济运行持续回暖的信号。除此之外,包括人民币贷款8月增加1.36万亿元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等,近日陆续发布的多个数据也都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。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,是一系列扩大内需、提振信心、防范风险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的显现,而下阶段,稳增长举措仍将加码。
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从生产端看,8月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5%,比上月加快0.8个百分点。其中,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4%,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.9个百分点,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8.9%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。
从需求端看,消费方面,8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6%,增速比上月加快2.1个百分点。前8个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%,服务消费对于整个市场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。
投资方面,1-8月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3.2%,其中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.4%,制造业投资增长5.9%。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,说明稳增长政策在制造业投资领域率先取得效果。
与此同时,15日发布的数据也与近期发布的其他数据相互印证:8月,制造业PMI回升至49.7%,连续三个月回升;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由上月下降0.3%转为上涨0.1%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环比今年以来首次转正;8月我国进出口降幅收窄,与6月、7月相比明显企稳;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36万亿元,同比多增868亿元,1至8月新增贷款也再创新高。
实际上,近期市场风险偏好还未完全企稳回升,实体部门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,为夯实经济复苏基础,多部门正在推动更多政策落地。
宏观政策持续发力

人民银行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,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,当日,还加量续做MLF(中期借贷便利),并时隔8个月重启14天期逆回购,中标利率也下降20个基点。央行全面降准、下调政策利率正当其时。下一步货币政策仍有调整空间,金融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。
财政政策方面,四季度进入专项债发行‘空窗期’,有可能出台两项增量措施,包括灵活运用专项债限额空间,加发专项债,以及上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,重点支持基建投资。
扩内需稳外需,更多举措也在酝酿中

稳投资方面,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集中公开推介一批民间投资项目,4894个项目总投资约5.27万亿元,城建、农业、旅游等项目数量较多,城建、公路、水路港口等项目规模较大。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,将密切跟踪相关项目后续落实情况,推动尽早成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,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资机会。同时,组织各地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符合条件的项目,全方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。
稳外贸方面,商务部将继续推政策、抓落实,补短板、强优势,进一步完善贸易政策的工具箱,比如出台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专项政策、出台促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等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,政策工具箱主要有两类工具,一类是现有工具的调整,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;另一类是创新工具,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和立体的支持。
针对房地产市场政策,在税费减免、放松限购、提供购房补贴等方面的“自选动作”将进一步加码。这将在逆周期调控过程中有效增加宏观政策的协同性,提振市场信心。
- 上一篇:多地放开限购效果如何
- 下一篇: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激发我国外贸新动能
- 财经新闻排行
- 最近发表